2021年10月7日 星期四

《有此「疫」說2021(10月-12月)》(姚洪亮)

請點擊進入:
《疫話跋題2021年》
《端華同學「疫話跋題」唱酬錄2021年(10月-12月)》
端華同學跋題詩作總錄(索引)
(以上三個專欄隨機每日自動更新)


轉眼間,每日疫說自三月底開始寫,至今已逾七個月,承蒙大家不嫌其粗濫胡謅,還不時予以鼓勵支持,是我繼續前行的動力。
疫說先後邀得鄭懷國和江麗珍兩位學友為疫說題跋,以起點睛之效。兩學友文筆極佳,才思泉湧,每逢將一篇疫說傳去,他倆都在百忙中以出類「跋」萃之筆很快就對疫說跋評,而我總是戰戰兢兢應對和之。
要特別感謝遠在加拿大的盧國才學友,在其主編的加拿大魁北克中華詩詞研究會(詩壇)中開闢《有此「疫」(姚洪亮)專欄》,更為其每字校正輯錄,每日隨機更新以作翻閱,同時又輯錄了端華同學「疫話跋題」唱酬錄,謹此向眾端華校友深表謝意。
有三位學友鼎力協助,這使我想起香港著名填詞人鄭國江先生,鄭者鄭懷國,國者盧國才,江者江麗珍,竟有這樣巧合之事。
八月時,鄭兄提出由第一篇開始補寫題跋,這一「回馬槍」使我感到有些招架不住,感激之餘,唯有從中偷師,見招拆招,自嘲在覓食「回頭草」。兩月來,與鄭兄一起舖的草坪終在今日完成,《有 此「疫」說》終得以詩文共聚之面貌獻呈。謹以為序。(2020.11.02)

2021.12.31
有此「疫」說(第563篇)
經歷前一年的鎖國封城、死亡恐懼、經濟衰退,2021年我們習慣了外出戴口罩,遵守社交距離措施成為了疫情新常態,出國旅遊也居然變成一種盼望。
2021是疫苗廣泛接種的一年,全球逾46%人口完成接種,有助於世界阻擊疫情,但病毒頻繁變異,變異毒株德爾塔和奧密克戎先後襲來,大部份地區都一而再、再而三為國民施打疫苗,甚至開始施打第四針。然而,疫苗面前,並非人人平等。佔全球人口不到15%的富國,囊括了51%候選疫苗;佔全球人口逾85%的中低收入國家恐只能共享剩下的疫苗。全球新冠疫苗分配呈兩極化,疫苗分配不公暴露全球公共衛生治理體系短板。團結合作是戰勝疫情最有力的武器,疫苗是終結大流行的重要武器,只有構建起全人群免疫屏障,才能有效遏制病毒傳播。
回顧這一年,年初不少人還過度樂觀地認為,隨著疫苗大規模投入使用,新冠大流行趨於結束。但現在面對新的變異毒株接二連三地出現,疫苗也不再被視為萬能藥,要在與病毒的持久戰中獲勝,各國科研人員還需要在流行病學調查、臨床治療、藥物研發、變異毒株特性研究等領域攜手攻關,力求取得更多惠及全人類的突破性成果。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年終時表示,2022年我們必須終止新冠肺炎大流行,並稱,所有國家都需要投資預防未來這種規模的災難,並加快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但願平息新冠病毒真的能實現,更感恩一年裡關心和支持「疫說」的朋友。
跋曰:
回顧
鄭懷國 
三七倉惶走,何祈二二年。
心身煎悴久,自保勝求賢。
註:三七二一,喻指二零二一年
江麗珍
歲寒添絮語,厄境憶安年。
禦疫分貧富,難逢古聖賢。
姚洪亮
病毒猶千變,防身又一年。
宅家驚歲月,療疾仰英賢。

2021.12.24
有此「疫」說(第562篇)
目前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超過二點七八億例,死亡五百四十萬例。全球約九十個國家和地區出現新的變異毒株奧密克戎(Omicron),世衛組織表示,在出現社區傳播的國家和地區,奧密克戎毒株的傳播速度明顯快於德爾塔毒株。據悉,在有社區傳播的地方,奧密克戎病例更是兩三天內翻倍。重災區集中在歐美等國家。
在疫苗成功研發並施種一週年之際的大規模研究中發現,此前感染過新冠病毒者體內產生的抗體幾乎無法抵禦奧密克戎毒株,這凸顯了接種新冠疫苗加強針的重要性。
自感染奧密克戎死亡的病例在英美相繼出現後,醫學界人士先前的樂觀,擔心Omicron和Delta毒株並行環境下,免疫低下者會同時感染兩種病毒,有可能互相交換DNA,進而結合成為超級大國變異產毒株,全球將避免不了染疫和死亡人數呈爆炸性增長。
歐美各國除考慮經濟封鎖外,並未有完好一套有效的措施,疫苗加強劑已然成為最後一道防線。
聖誕老人的鹿車還沒出現,Omicron的病毒列車已經快速的衝擊整個歐美,世衛組織呼籲取消部份節日活動。
平安夜祈求各位體健身安、四海清安、戶庭靖安。
跋曰:
毒誕
鄭懷國 
聖誕新年望,瘟戎疫鬼多。
寰球驚異動,詭變又緣何?
江麗珍
節慶燈光綻,人寰禍事多。
瘟君無去意,百姓奈其何。
姚洪亮
疫癘遲延久,城鄉苦累多。
鹿車聲跡渺,聖誕度如何。

2021.12.15
有此「疫」說(第561篇)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亅這是法國作家大仲馬在1844年出版的小說《三個火槍手》中的主角達太安提出的座右銘。在不少場合中,不少法國人都會引用這名言「tous pour un, un pour tous」,一派桃園三結義的義薄雲天的氣慨。然而,在疫情當前,政府號召國民接種防瘟疫苗時,至今還有幾百萬人,堅持「個人有選擇自由」的原則,拒絕接種疫苗。
由於目前越來越多拒苗人群成為近日入住醫院(5對1)*,甚至是進搶救治療室(7對1)*的主力軍。(* 註 :沒接種疫苗的新冠患者與已接種疫苗患者的對比)
法國醫務界開始有人發聲,直指這些人是「個人主義」、「自私自利」,不僅危害自己性命,更打亂醫院工作的流程:很多醫院招回休假人員,被逼延後收治非covid病人,推遲某些重要手術........包括腫瘤切除或心臟病科手術,這會造成這些患者的病情惡化,後果可能會是不堪設想的。
因此,不少人提出法國是否應該像奧地利一樣,將拒絕接種疫苗的人隔離禁足;或是像德國,考慮立法全民強制接種疫苗,以便達到全民免疫,保障全民健康和民生經濟活動正常運轉。法國馬克龍政權為了不觸犯民心,除了將disco夜總會關閉一個月外,沒有採取強制性的封城或宵禁政策,只是擴大衛生通行證的運用範圍和檢查,並以注射第三針為有效標準,以此推進疫苗注射。馬克龍有意出來競選明年總統連任,他現時的抗疫施政,是我為人人,還是人人為我,把人民的健康押在連任的賭桌上?人們不禁要發出問號。
(本篇由鄭懷國撰寫)
跋曰:
人人
鄭懷國
人人為我然,我為人人否?
害己更危群,瘟神拖著走!
江麗珍
勤政為人人,君心猶在否。
人人一己私,家國無從走。
姚洪亮
經年疫厲侵,吏政無方否。
官法累人人,任隨神鬼走。

2021.12.08
有此「疫」說(第560篇)
最新Omicron病毒株來襲,各國嚴陣以待,更要求民眾出示疫苗接種證明,才能在諸多場合出入,很多不願意打疫苗的人,想出不可思議的方法:
澳大利亞反疫苗接種者在社交媒體上出售假肢,售價為1500澳元,他在視頻裏稱,最好穿著冬天的夾克,把假肢固定在身體上,藏在衣服裏,讓醫護人員施打疫苗。還說為了更逼真一點,扎針的時候還需要微微皺眉,或者叫兩聲,假裝有點疼。通過這種自欺欺人的辦法,就能取得疫苗接種證明,自由出入社交場所。
不知是否受此影響,一名意大利男子為獲得健康通行證明,試圖讓衛生專業人士給硅膠假肢接種疫苗,儘管假肢做工精良,但假肢的觸感、顏色引起護理人員的懷疑,揭穿了他的詭計。
俄羅斯反疫苗者還使用了其他方法來逃避接種,包括假裝懷孕,假裝各種過敏,或者賄賂醫生和護士,讓他們把疫苗注射到海綿中,而不是接種者的手臂上。
法國有些年輕人為了在不接種疫苗的情況下獲得「健康通行證」,繼續享受正常生活,決定主動感染新冠,以便獲得康復證書,而不必接種疫苗。
反對接種疫苗人士的「方式」,層出不窮、蔚為奇觀。
跋曰:
作假
鄭懷國 
丈尺道魔爭,智愚真亦假。
人生玩笑痴,捨命冠花惹。
江麗珍
頑愚不入流,欲亂真和假。
肆意攪龍魚,無端災禍惹。
姚洪亮
稱詡自由人,證明頻造假。
疏防入社交,病毒多沾惹。

2021.12.01
有此「疫」說(第559篇)
B.1.1.529新冠變毒是最新、突變最嚴重的毒株,在南非發現並向外擴散,在南非,九天內新增新冠肺炎患者近十萬例。世衛組織給它取了一個希臘文Omicron奧密克戎,是繼德爾塔、貝塔、阿爾法、伽瑪之後出現的第五個變異毒株。
消息一出,馬上引發全球關注和恐慌,多國政府迅速採取限制旅行等防疫措施,歐美股市聞訊一度大跌。
目前全球對Omicron病毒只有初步了解,可能需要數週時間才能獲得有關其特徵及影響。對於確認一個病毒的殺傷力有幾種判斷,一是其傳染率的高低,二是它對人類免疫系統有多大的規避能力,三最重要的是臨牀毒性有多大傷害。過早宣布其為「最危險的毒株」,引起社會恐慌,更真是令人費解。幾大藥商幾週前就已經獲得針對這發現的變種的「疫苗」已獲得緊急使用批準,在歐美股市大幅下跌時,疫苗生產商卻一枝獨秀逆市上升,一夜增值數百億美元。疫苗出得快,肯定有古怪。
病毒在不同環境不斷變化,傳播力變得更強,相對毒性變弱(例如流感病毒、帶狀泡疹病毒⋯⋯),這是自然狀態下病毒和人類充分接觸後「和平共處」的結果。若是因此而循環不斷的恐慌,人們手臂上的疫苗針口會不斷增加,再加上有心人士刻意搬出一套說法,達到一定的目的,將來的日子,人類不知怎麼才能恢復常態。
如今奧密克戎變種病毒已經不斷侵襲地球,唯一值得慶幸的是,迄今為止,還沒有與此相關的死亡報告,做好一切防護措施是必須的。
跋曰:
應變
鄭懷國 
新冠未了情,又見風雲變。
抗疫各差遲,瘟君南北轉。
江麗珍
疫事屢更張,瘟災頻異變。
無言問昊蒼,逆境何時轉。
姚洪亮
存世恐愁侵,啟行驚迭變。
懸知問渡人,最怕風濤轉。

2021.11.24
有此「疫」說(第558篇)
疫情以來,多數人從未想過供應鏈中斷帶來的問題會如此巨大。從汽車到電子產品,從鞋子到家具,從生活必需品到燃油供需都出現延誤和積壓。
供應鏈緊張、通貨膨脹、勞工短缺,這三大問題正在世界各地不同程度的骨牌效應井噴式爆發,導致物價上漲,民眾生活的艱困更加雪上加霜。
2021聖誕新年假期銷售季日益臨近,全球供應鏈正遭遇史上最嚴重的危機,許多港口不堪重負,據報導,停在海上的集裝箱貨輪有幾千艘,碼頭的數十萬個集裝箱在等候裝卸運輸,預計即便努力加強系統自動化以加快交付速度,最快要到四月才能到位,看來歐美的聖誕節只得至四月份的復活節一起慶祝。
跋曰:
斷鏈
鄭懷國
無計新冠控,瘟流亂貨場。
越冬風雪壓,復活盼春妝。 
江麗珍
舊景方成夢,新愁又上場。
供銷臨斷鏈,無計飾花妝。
姚洪亮
歲景虛中見,風波又一場。
貨源愁遠道,佳節淡無妝。

2021.11.17
有此「疫」說(第557篇)
入冬以來,新冠病毒不斷變異,歐洲多國公布的數據顯示,疫情再度來勢洶洶,法國、德國、荷蘭均創疫情暴發以來新高,歐洲地區已再度成為新冠疫情的「震央」,預計在聖誕節和新年假期之後,歐洲地區可能會新增50萬新冠死亡病例。
為應付疫情持續反撲,歐洲各國提出不同程度的加強防疫措施,加大力度打擊不遵守規定的公民,奧地利對12歲以上未完全接種新冠疫苗的民眾限制出行,違法者被處以1450歐元罰款;荷蘭宣布局部封城;俄羅斯全國已開始帶薪休假;德國要求所有人進入公共場所都要出示疫苗接種證明及核酸檢測證明;法國規定65歲以上老人需接種第三針加強劑疫苗,否則不可離家外出;其他東歐多國和愛琴海岸地區國家已開始採取更嚴厲防疫措施。
歐洲疫情反彈之因,主要是歐洲各國疫苗接種不均勻,導致疫苗效果大打折扣,同時,一些歐洲國家急於重啟經濟和開放社會,導致民眾在疫情防控措施上思想過於鬆懈。自今年夏季以來,在廣泛接種疫苗後,抗疫顯現成效後,多個歐洲國家相繼放鬆甚至取消疫情防控措施,把新冠肺炎當成「大號感冒」或「只要接種疫苗就萬事大吉」的心態而疏於防範。
歐洲地區疫情反彈不僅令自身消費、產業鏈和通貨膨脹等問題雪上加霜,而且給全球疫情發展帶來難以預料的變數。
跋曰:
疏縱
鄭懷國
謀皮熊未伏,毒竄肆如初。
苗注兼防備,驅瘟慎一疏。
註:法國諺語 Il ne faut pas vendre la peau de l'ours sans l'avoir tué 要謀熊皮,先把熊斃。
江麗珍
冷風攜毒疫,後顧悔當初。
怠懈終成恨,持恆勿失疏。
姚洪亮
恣毒流塵外,寒風落葉初。
隱虞多劇變,防疫不慵疏。

2021.11.10
有此「疫」說(第556篇)
新冠疫情以來,人們對這突然而來的瘟疫和應付它的防範,在不同的層面,在不同的領域都出現了許多怪誕,甚至是反智的表象,從特朗普主張注射漂白水到印度民眾狂喝牛尿,一一令人瞠目結舌。
前不久,疫說曾提到英國中學生為了逃學,用可樂來令新冠病毒自測器顯示陽性結果。近日更有法國年青人,主要是大學生,為了抗拒打疫苗,抵制為促進接種疫苗而推出的衛生通行證,主動去接觸新冠患者,讓自已染上新冠:希望在治愈轉陰後有免疫抗體,衛生通行證上可獲新冠痊愈者身份。這樣一來,可免打疫苗,二來可無限次、免費的去做病毒試測──因為法國十月十五日後,不打疫苗的民眾,做新冠試測是不能享受免費的。
這種以身試毒的行為是匪夷所思:不打疫苗,原因是對新研發的藥劑沒信心;染上新冠,如引發重症,卻是無藥可救,就算治愈,仍有後遺症的隱憂。現在全世界打了各種疫苗的人以億計,的確有助於防疫和減少病亡率。以法國為例,兩三個月前,每天病亡都徘徊在三百人之間,現在則是在五十人以下,同時,現在入院重症患者,90%是沒打疫苗的。這些年青人選擇以一弊換一利,如果說是反智,不如說是失智。何況更是害人不利己,他們身邊親友中的老弱病殘者會因此染病甚至喪失生命,而由他們傳播出去的病毒,又是一個惡性的循環!
(本篇由鄭懷國撰寫)
跋曰
魔契
鄭懷國
爭使聰明誤,謀私遂禍人。
貪癡將命賭,無間附瘟神。
註:無間:無間地獄。
江麗珍
頑愚如失智,害己累他人。
利弊無從識,含冤作鬼神。
姚洪亮
防疫多途徑,邪方實擾人。
蔓延成惡性,滋久更傷神。

2021.11.03
有此「疫」說(第555篇)
近日物價上漲的情況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趨勢,基本原因是初期全球性嚴重的新冠疫情造成生產和消費的停滯或萎縮,致使經濟社會運行嚴重受阻,隨著接種疫苗人數增加,疫情暫時受控,開放了市場,受困了年餘的市民報復性消費,使得供需失衡,加上之前因新冠疫情打破全球產業鏈,用工的平衡大受影響,大量國家的生產特別是運輸嚴重受阻,港口裝卸工、倉庫、飯店等行業均出現了用工短缺潮,一些國家國際航運海運的裝卸難以支撐,造成貨物大量壓港,致使全球集裝箱極其短缺,大量貨櫃船隻滯留海上,運輸和倉儲成本大幅攀升,甚至使運費比貨物本身的價格都高。
雪上加霜的是能源價格高漲。近來全球天然氣價格飆升,油價勁揚、缺工、缺船……全球目前面臨的物價上漲壓力恐怕比預期更迅速加劇,面對新冠病毒變異困擾的人們,又要面對物價上漲的壓力。
跋曰:
叨榮
鄭懷國
瘟延霜雪驟,黎眾盼春榮。
破氣膠舟拙,清「冠」怯倒行。
江麗珍
天瘟延禍患,百卉失昌榮。
癘疫何時歇,隨心任意行。
姚洪亮
盛隆多暫假,光景一時榮。
旦夕能源盡,民生不可行。

2021.10.27
有此「疫」說(第554篇)
霜降過後,冬季的腳步越來越近,新冠病毒持續傳播和季節性流感捲土重來。
合併感染是常見情況,但病毒不會合併,而是在人體內共存,有時,其中一種病毒會干擾另一種病毒,使患者的病情轉增或惡化。
有一些醫學專家認為,目前還沒有證實人體可以在感染流感時傳播新冠病毒,所以今年冬天不太可能發生合併感染,而是流感和新冠病毒並行蔓延。
一個人可能隔幾週或幾個月感染這兩種病毒,引發強烈的免疫反應,即使康復後,免疫力會下降,因此,再感染另一種病毒很常見。寒冷的氣候條件更有利於病毒傳播,而且人們在冬季也更多地留在室內封閉空間。因此,感染率高,必須保持謹慎和注重通風。
不論流感還是新冠病毒,對於老年人和免疫系統薄弱人群都可能帶來致命影響,必須分別接種新冠和流感疫苗來加強保護。
跋曰:
雙禍
鄭懷國 
秋氣旺新冠,傷寒潛伏久。
入冬百病防,莫使侵童叟。 
江麗珍
秋冬病毒添,防範宜持久。
瘟疫去還回,絮叨唯智叟。 
姚洪亮
霜侵六尺身,毒播經年久。
流感帶新冠,險危欺白叟。

2021.10.21
有此「疫」說(第553篇)
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國務卿、前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科林 · 鮑威爾在十月十八日因新冠病毒併發症逝世。他患有早期帕金森病和多發性骨髓瘤(血癌),這種疾病降低了身體抵抗感染的能力,儘管他已接種疫苗,但仍因感染新冠病毒併發而病逝,享壽84歲,鮑威爾與妻子阿爾瑪育有一子兩女,還有兩個孫子。
Colin Powell(1937.04.05-2021.10.18)
1937年4月5日,鮑威爾出生於紐約市哈林貧民區,是非洲牙買加移民後裔。年青時報名美軍為發掘未來軍事領袖而設的預備役軍官訓練營(Reserve Officers Training Corps, ROTC)。1958年畢業後,鮑威爾獲美國陸軍聘為少尉。1962年參加越戰,期間誤踏尖竹釘陷阱而受傷,後又遇上直升機空難,大難不死的鮑威爾從焚燒中的機體殘骸救出三名同袍,獲頒英勇勳章。在1990年參加海灣戰爭和2001年的伊拉克戰爭。
在共和黨總統喬治·布殊的第一任期內,鮑威爾從 2001 年至 2005 年期間擔任美國國務卿職務。在這之前,鮑威爾是一位擁有 35 年經驗的四星陸軍將軍。
不管是硬漢子還是位高權重的人,都敵不過病魔菌毒的摧殘。
跋曰:
戎臣 
鄭懷國
名聲衣粉托,滌浣辱污期。
飯否沙場憊,新冠數計時。
註:鮑威爾曾被普京質疑拿洗衣粉稱是伊拉克研製化學武器的證據。
江麗珍
揮戈馳鐵馬,威遠眾相期。
魂斷黃花落,唏噓起伏時。
姚洪亮
身既從戎馬,災危豈自期。
蓋棺評定論,榮辱計何時。

2021.10.13
有此「疫」說(第552篇)
新冠患者的後遺症影響著許多人的生活:
最近發現大量新冠肺炎患者的腳趾出現紫色的病變,且外觀非常類似於水痘、麻疹與凍瘡,病變通常會癒合,而不會留下任何痕跡。同時觀察到這樣的情形特別於年輕人之中發現,包括青少年和兒童。
通常是腳趾部分的皮膚受影響,有時是手指,看起來呈紅色或紫色。有些人會出現疼痛的隆起腫塊或皮膚粗糙,甚至可能有膿。
醫學專家稱:因為新冠肺炎讓患者容易出現血液凝塊,而這些血塊可能造成小血管的堵塞,因而導致那些手部、腳部病變。
前幾天日本東京醫科大學醫院發現一個全球首例後遺症:一名七十多歲的老人確診後,竟然罹患了「不寧肛門綜合症」,從肛門往內約十厘米存在著不安感。不斷想要移動的衝動,但是上厠所也無法緩解不適。結腸鏡檢查顯示,除了一些痔瘡,老人的直腸內沒有任何問題。據了解,他在醫院接受新冠治療的時候,就出現過焦慮、失眠的現象,而且即便是痊愈後也沒有消失,肛門不適是在他從呼吸系統症狀恢復後開始的。
已有證據顯示新冠患者中一些神經系統併發症包括頭痛、失眠、體力不足、消化不良、意識障礙、癲癇發作、腦炎和脫髓鞘性神經病。而陰部神經的炎症和脫髓鞘引起膀胱和腸道失禁。
跋曰:
疫侵
鄭懷國
新冠威懾生靈惑,失覺焉能逐臭香。
疫患今雖瀕末勢,瘟君不滅趾高揚。 
江麗珍
瘟災未滅凡塵黯,百卉悲愴不綻香
欲問高人何妙計,雲開霧散麗暉揚。
姚洪亮
疫變嗟吁蕭索久,何時得取返魂香。
一朝嵐瘴雲煙散,遠韻閒襟再舉揚。

2021.10.07
有此「疫」說(第551篇)
小洪到小孫女家去,女兒留著吃午飯,為了加菜,正商量著在疫情面前,誰應該負責去市場買食物。
「媽媽要做飯,」小孫女邊玩邊說:「讓爸爸去吧!」
女婿說:「我還在加班遠程工作呢!讓阿公去。」女婿習慣按小孩般稱呼小洪。
小孫女拍手說:「好啊,媽媽做飯,爸爸辦公,婆婆陪我玩、講故事,阿公去最適合!」
小洪問為什麼。
「因為阿公整天在看手機,沒事可做,而且皮膚厚,不怕病毒!」
跋曰:
阿公
鄭懷國 
孫女思維巧,阿爺不老童。
問誰瘟疫敵,何毒厚皮公。
註:毒=獨也
江麗珍
霜雪飄衰鬢,身輕似稚童。
閑差誰遣派,刁女選阿公。
姚洪亮
鬢斑人不老,頑忽若孩童。
理事無如我,居家幸有公。